10月31日下午,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裴章傳受我院信息管理系之邀蒞臨我院舉辦學術報告。
裴章傳先生以“安徽地域文化的現代思考”為主題,從地理、歷史、文化三個方面生動演繹了絢麗多彩的安徽地域文化。
安徽由皖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部分構成,在中國一直位居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富饒之地。如果說祖國是只雄雞,安徽則是這只雄雞的“腎”。安徽基本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地形地貌,為中國雄雞提供豐富的礦物資源和農業資源。
歷史悠久的皖地,早在商紂時期長江流域已有人類的蹤跡,司馬遷也曾將安徽寫進《史記》,仁智文化構成了安徽文化的特殊內容。
自先秦至唐宋時期,今安徽江北地區在地理位置上毗鄰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受中原文化影響較深,產生了《道德經》、《莊子》、《管子》、《淮南子》等重要著述,形成了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以管仲為代表的法家學派、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玄學學派、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學派等學術流派,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唐宋以后沿江江南地區思想文化的發展日漸活躍,名家輩出,著述如林,學派迭興,形成了新安理學、桐城學派、皖派樸學等著名學術流派。而大禹治水、孔雀東南飛等典故也為安徽文化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裴先生還就安徽的南北差異,從衣食住行講述安徽人的性格特點,向大家娓娓道來。他傳神地拿徽菜作比方,一般人都認為徽菜的特點是“重油、重味、重色”,裴先生認為,其實不然,徽菜的典型特征是其包容性,不咸不淡,不甜不辣。徽菜東西兼顧、南北交融的特點,體現出安徽文化的包容性。而不管南方人的柔美細致,還是北方人的豪放大氣,都能在安徽人身上得到體現。
安徽人重視教育,注重學習。他以徽商為典型講述,盛于清朝中期的徽商崇儒重儒,在致富后重視文化建設,捐資興學,刻書藏書,修方志,邀講學,他們的開拓進取不僅造就商業的繁榮也形成文化的成就,由此可見安徽人的特點是求學著文,以商養家,以文傳家。
聽取學術報告之后,同學們都被裴先生的激情所感染,對安徽地域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加深了我院學子對家鄉的熱愛,激發了同學們對家鄉安徽的興趣,使其從更深層次了解安徽、認識安徽。
注:裴章傳,國家一級作家、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政府(參議)文史館員,我院客座教授。著有長篇小說《四魔現行記》、《葉卡特琳娜女皇》、《洪秀全》、《李鴻章》、《劉銘傳》、《暗槍》等。另發表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共計200多萬字,詩歌150首。與著名作家胡正言合作的《壩上街》已經在央視八套熱播,其擔任編劇、制片的電視連續劇《趙樸初》正在籌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