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ditorhome.cn/news/13721/ef8ef075-1919-4226-bf
由于讀者群有限,發行量較小,學術類期刊的市場化一直較為困難,全國政協委員建議——
學術期刊改革應“謀定而后動”
在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過程中,學術類期刊的改革一直廣受關注。據粗略估計,我國現有各類期刊9000余種,除人文、社會類期刊外,科技類期刊就有5000余種。其中,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有近2000種。在兩會政協委員的討論中,學術類期刊改革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目前大多數學術類期刊一部分依靠科研經費解決,或主辦單位給些補貼,還有一些靠收版面費在維持。解決學術期刊出版難問題,需要大家共同想辦法,既有國家政策支持,也有民間關注支招,生存環境可能會好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在小組發言和接受記者采訪時幾次提到學術類期刊改革的問題。他認為,如果按現在改革計劃,讓大部分刊物轉企改制,很多期刊將面臨嚴重的生存問題。因此,學術類期刊改革時要充分調研,宜緩不宜急,不要搞一刀切。他建議把公益性基金引入到學術出版。
專業性強、讀者面窄、發行量小是學術類期刊的顯著特征,核心期刊更是如此,由于讀者群十分有限,發行量難以增加,導致學術類期刊不僅市場化無從談起,保本運行也很難做到。全國政協委員白世偉在其《關于加大對學術期刊支持力度的提案》中指出,多數期刊無經濟效益可言,內生動力不足,遠未達到良性循環的狀態,建議國家加大對學術期刊的支持力度。
此外,學術期刊面臨的另一個新形勢是,網絡發展迅猛,電子版網絡發行成必然趨勢,白世偉認為,網絡為學術交流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影響了傳統的紙質期刊發行。“目前C類精品期刊或中國科學院三等出版基金一年的資助經費才5萬元,實在是太少了,建議單項資助經費提高到每項20萬元到30萬元。”白世偉認為,國家對學術類期刊雖有一定的鼓勵支持,但總地說來,杯水車薪、力度太小不能適應目前的形勢。
為促進學術類期刊的良性運行,白世偉建議,除已有的基金委、中國科協、中科院已安排對特優期刊的資助項目外,建議由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協組織建立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出版基金;對我國被SCI和EI收錄期刊給予穩定的辦刊支持,對未被SCI和EI等數據庫收錄的其他科技核心期刊給予擇優支持;擴大學術期刊資助面,使獲得各類資助的學術類科技期刊至少占到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30%。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長于永湛認為,當前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期刊數量多、類型復雜,他建議期刊改革要加大分類指導,繼續細分。特別是優秀學術類期刊對推進國家科技進步、繁榮學術都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推動經營性刊物轉制時,一定要“下相當的工夫進行科學分類”。(朱燁洋 王玉梅)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原文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2-03/15/c_122839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