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ditorhome.cn/reading/13516/2b6ad59b-baef
作者:李本先
初出茅廬,初入學術,目前本人還沒有審過稿,但卻投過十幾次稿,歷經最多的事就是等待審稿人的意見,讀罷審稿人的意見,結合本人實際。假設我是審稿人,那么我會做到“快”“狠”“準”。
一、“快”
所謂的“快”也就是速度,速度快并不意味著草率,無知。假設我成為審稿人,我會在每周的每個特定的日子里安排好這一工作,用誠心與作者交流,認真的審好這一稿件。無論我當多大的官,無論我有多忙碌,我都會讓自己靜下來,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專注于承擔的責任----審稿。當審稿時,如果自己不熟悉,或是看不懂此文,我會馬上給編輯回信,此文無法審稿,因為我對此文的研究內容不懂。我會承認自己的無知,畢竟術業有專,任何人都有不知道的東西,特別是在這個信息多樣化的時代。而不會給出這樣的審稿意見:“本文研究有一定的意義,但模型細節較少”這樣無聊與無知的意見。如果是我熟悉的稿件,我評閱的順序是:摘要(最起碼得寫清楚研究了什么問題,應用什么方法,研究得出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結論(發現了什么)、前言(研究背景,看此人對這一領域的掌握程度,再看看他對此問題的研究意義)、再看看方法(方法的正確性與科學性)。看完前三項,基本上我可以下結論了。
二、“狠”
所謂的“狠”也就是給出的結論,對于稿件我只給二種意見,修改后錄用及退稿。任何作者的文章都有一定的錯誤,這個錯誤只要你用心那么都可以找到,我會認真的與作者交流。把稿件中存的問題一一指出,退稿給出退稿的充足理由,而不是說上兩句大而空的話,然后退了。如果這樣做對不起作者,任何一個作者寫某一文章,除了特殊情況,那么他一定是經過一定的思考,投到你手中,那怕是RUBBISH,那么你作為學術牛人,你有必要認真的給對方一個建議,那怕你提出的建議字字都是血,那你也在間接了培養了一個作者的學術能力。作為前輩,你有責任,你也有義務這樣做。我曾經投過國內的某個EI雜志,交了200元的審稿費,但我感覺那值,為什么呢?這個雜志請了五個審稿人審了此稿,并且在他規定的時間內都回來,每個審稿人的意見那是相當的中肯,雖然此稿沒有錄用,但是提出的每一條意見,讓我感覺到未來我在研究時應該如何做?注意些什么?我也投過一個核心期刊,交了審稿費,結果回來了,什么都意見都沒有?兩個字:退稿。這樣的雜志遲早會走到盡頭的,上帝要人滅亡,必先令其瘋狂。我也投過SAFATEY SCIENCE,一星期后退稿了,但退稿意見說得相當充分:你的論文不符合本刊要求,原因在于123,然后說建議我投到某個雜志,在投之前請人修改一下語法,并且注意文章中的一些提法,必須有一定的事實根據,嚴格論證。
三“準”
“準”也就是定位。我會認真的指出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如果修改后錄用,我也會把理由定得很準。如果是個人無法準確把握的,我會查一下相關資料,查不到的話那么在給作者意見時,我會用協商的口氣來。
總之,如果我是一名審稿人,我會把握一定的原則,在無形中培養別人的學術能力,認真對待每一位作者,而不是為了審稿費,或是誤人子弟,換位思考,培養新的學術人才,做到“快”“狠”“準”。
注:文中觀點只代表個人意見,請別對號如座,并且不成熟的地方請各位指正,我會盡快修改。
原文鏈接: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1924&do=blog&id=53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