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和強化實踐教學工作,使實踐教學科學化、規范化,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根據《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我院實踐性教學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性意見。
一、提高對實踐性教學環節重要性的認識
實踐性教學是實現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是學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必須完成的教學環節。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系列實踐性教學活動,實踐性教學與理論教學對人才的培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實訓、見習、畢業實習(頂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社會實踐等環節。這些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完成是全面實施教學計劃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各系部必須從保證教學質量和培養人才目標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實踐性教學環節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我院實際和各專業、課程的特點,采取有力措施,嚴格按照學校的規定和要求,認真落實實踐性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提高實踐性環節的教學質量。
二、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1.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應貫徹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建立一個適應我院辦學定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規律、具有我院鮮明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體現我院的辦學特色和優勢,真正落實“預備警官的搖籃,行業和社會服務的基地”的目標定位。
2.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要求。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技能規范的要求,按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實踐教學活動的各環節--課程實驗、實訓、見習、社會實踐、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組成一個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相對獨立于理論教學體系,有明確的教學要求和考核辦法,教學內容前后銜接、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這種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不僅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培養和鍛煉,而且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各系部要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實踐教學不少于50%,思想政治理論課等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
4.加強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各專業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時,要加強調研,并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的培養目標,完善實踐教學的內容。要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整體考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相互匹配、協調發展,以及實踐教學體系內部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與溝通。實踐教學應圍繞培養專業應用能力的主線來設計,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對獨立、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實踐教學體系。倡導開發以工作任務為主線融多門課程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踐課程,或按照課程群將分散設立的課程實驗進行整合,獨立設課。
5.加強實驗教材、實驗指導書和實驗實習教學大綱的建設。要盡可能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實驗教材和實驗指導書。同時應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編寫實驗實訓大綱、實訓手冊等教學文件,積極同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實踐課教材,學院對納入院級、省級、國家級規劃的實驗教材給予一定的資助經費。學院每年檢查實驗教材選用情況。實驗實習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書原則上每3年修訂一次。
6.推進實踐教學考核方法改革。根據實踐課程的不同教學要求,注重考核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與實踐課或實踐項目相適應的考核方式,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7.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各系部要把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組織課堂教學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與專業學習、就業創業等結合起來,制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年度計劃。每個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累計應不少于2周,每個學生在校期間要至少參加一次社會調查,撰寫一篇調查報告。要倡導和支持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參加勤工助學,支持學生開展科技發明活動。要抓住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要節慶日等契機和暑假、寒假時期,緊密圍繞一個主題、集中一個時段,廣泛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實踐活動。
8.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要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建設,依托現有資源,重點建設學院現有的國家級、省級實驗實訓教學示范中心、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實訓基地,同時各系部要努力建設教學、科研與司法實務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基地建設可采取校局(所)合作、校企聯合、學校引進等方式。要依托并積極聯系學校周邊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社會服務機構、基層社區等,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充分發揮學院專業優勢,主動出擊,服務社會,通過學院和社會的協議(合同)形式,建立相對穩定的綜合性、專業性的實踐教學基地。
三、加強實踐教學規范化管理,切實保證各項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實施
(一)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
實踐教學的加強,主要通過制度建設來實現。通過制定規范、科學、長效的實踐教學制度避免實踐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和應急性。
1.加強實踐教學計劃的管理。
(1)各專業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有關規定,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將實踐教學體系列入培養方案之中,建立符合本專業要求的、貫穿教學全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補充,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教學計劃內的各實踐教學環節,要嚴格按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的要求安排。實驗實訓和實習教學必須嚴格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實驗課的開出率必須達到100%。確需調整的,經充分論證,并報分管教學的院長審定后方可執行。
(3)各系負責所屬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各實踐環節實施方案的制訂,教學大綱、實施細則、考核辦法、實踐環節的落實,指導教師的配備安排,基地的選定和建設。列入計劃的實踐教學,要有規范的教學大綱、指導書和考核標準,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加強實踐教學運行管理。系部負責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和組織工作。各系部對實踐性教學環節應做到五個落實:即計劃落實、大綱落實、指導教師落實、場所落實和考核落實。
3.強化實踐教學質量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實踐教學督導檢查制度,每學期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之前,各系部應按時申報計劃、方案,上交計劃、任務書,報教務處審查同意后執行。二是通過科學的評價和考核,促使實踐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各系部要根據各實踐教學環節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項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各實踐教學的成績考核辦法,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三是健全督導聽課制度,在聽課制度中明確實驗課的聽課要求。通過聽課,檢查實驗實訓課的開設情況,為進一步改進實驗實訓課教學提供依據。
4.加強實踐教學文件與檔案管理。各系部每學期末要按照課程做好實驗實習教學大綱、實驗實習指導書、實驗實習教學計劃、實驗實習記錄、學生的實驗實習報告等文件的整理歸檔,促進實踐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各教學單位要做好實驗儀器設備、實驗教學任務、實驗教學人員的數據采集、統計和上報工作。
(二)各項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實施要求
1.理論課中實驗實訓部分的實施要求
(1)理論課中的實驗實訓部分應嚴格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教學計劃要求安排,開出率必須達到100%。實驗實訓項目應在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中具體列出,也可制定單獨的課程實踐教學大綱,并在每學期的課程教學進度表中列出具體的項目、內容和實施時間。
(2)理論課中如包含需要在實驗室內完成的教學內容,各系部在上一學期期末結束前二周,按照教學大綱的內容,以書面形式向實驗實訓中心申報實驗內容、實驗時間、硬件要求等事項。實驗實訓中心在接到申報后一周內安排所有事項,并書面告知需求單位。
(3)每次實驗實訓或每個實訓項目結束后,每名學生應獨立撰寫實驗實訓報告(課程設計、作品等)交任課教師批閱。
(4)含實踐內容的理論課程學期總成績按各門課程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規定的方式計算。
(5)任課教師應將所有學生的實驗實訓報告、實驗實訓考核成績等原始材料,在提交學生成績時一并交系部存檔。
2.實驗課的實施要求
(1)實驗性課程開課之前要完成實驗(實習)教學大綱和指導書的編寫,并且按照所開出的實驗(實習)序號來組織相關內容。
(2)實驗課每門中應至少包含1個設計性或者綜合性的實驗,并在實驗大綱和實驗指導書中明確指出。
(3)每學期期末結束前二周各系應將下一學期擬開設的實驗課相關材料提供給學院實驗實訓中心,由實驗實訓中心安排實驗場所等硬件條件。
(4)每學期實驗課開課時由實驗實訓中心提供每位學生空白的實驗報告供學生撰寫。
(5)每做完一個實驗,每名學生應獨立撰寫實驗報告供任課教師批閱。
(6)每門實驗課可以在學期末組織專門的期末實驗考試,學生的學期總成績按照期末實驗考試與平時各次實驗成績分別占50%作為評定標準;也可以不單獨組織期末實驗考試,而采用各次實驗平均成績作為學期總成績的評定方法。學期總成績究竟采取何種評定方法需要在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
(7)任課教師應將所有學生的實驗報告、期末實驗考試報告等原始材料,在提交學生成績時一并交系部存檔。
3.專業見習(認知實習)的實施要求
(1)專業見習(認知實習)是各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綜合性專項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通過實習讓學生了解專業領域的基本概況和職業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為畢業后走向社會崗位或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專業見習(認知實習)一般安排在第二學期暑假進行,時間為4-6周,具體安排參見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各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開始前兩周,各系根據所屬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專業見習(認知實習)工作計劃,并將工作計劃交至學院教務處備案后執行。
(3)專業見習(認知實習)的內容與基本要求:學生應當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單位的概況,實習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實習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和要求等;根據學院的要求和實習單位的具體安排,適當參與各類實務工作,熟悉工作業務;在實習過程中,要求每位同學認真做好實習筆記,在法律和紀律允許的范圍內,對重要的文件進行摘抄或者謄寫,對實習中的重要事件應當進行記述,對重要資料應當以適當的方式予以提取保存。
(4)專業見習(認知實習)地點在校外。實習可集中進行,也可分散進行。根據我院情況,提倡學生就近就地實習。要取得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需介紹信者,可由本系開具,到教務處統一蓋章。
(5)專業見習(認知實習)由各系與實習單位共同組織與管理。各實習單位(基地)具體負責管理實習生的實習活動。由實習單位指定若干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同志擔
(6)結合實習點的實習情況,完成一篇實習報告。字數一般為2000字左右。由實習單位填寫實習單位意見反饋表中的單位意見,并由實習單位蓋章。實習報告和實習單位意見反饋表在第三學期開學后二周內交指導教師。實
4.社會調查的實施要求
(1)社會調查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按照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在校生利用暑期時間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了解國情、民情、社情,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每個學生在校期間要至少參加一次社會調查,撰寫一篇調查報告。
(2)社會調查安排在第四學期暑假進行,時間為3-4周,具體安排參見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3)各年級第四學期期末考試開始前兩周,教務處向各系下達關于學生暑假社會調查工作的通知。各系根據所屬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暑假社會調查工作計劃,并將工作計劃交至學院教務處備案后執行。
(4)社會調查由各系布置、檢查、指導,周密組織。根據我院情況,提倡學生就近就地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要取得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需介紹信者,可由本系開具,到教務處統一蓋章。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前,各系應組織教師專門為學生講解調查方法、專業調查要求以及調查報告撰寫格式等等。系部每年在適當時間發布社會調查指導性選題,供學生選擇和參考,由學生自行確定社會調查的選題。選題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可以選擇社會熱點問題,也可以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問題。允許多人共同完成一個選題,人數要求在五人以下。同時應明確每個學生應獨立完成的任務,滿足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學院鼓勵和提倡學生利用回家探親、訪友或旅行之際,自主進行社會調查并撰寫社會調查報告。
(5)學生在社會調查結束之后完成社會調查報告,于第五學期開學后二周內上交,由系部組織教師對學生的社會調查報告進行成績評定。社會調查報告字數個人單獨完成的不少于3000字,合作完成的不少于5000字。社會調查的成績采用五級計分: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社會調查成績記入學生成績冊,并登入學生成績管理系統,作為取得畢業資格的必備條件。
5.頂崗實習的實施要求,見學院關于學生頂崗實習的專門規定。
6.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如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也是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各系部要把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組織課堂教學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社會實踐活動由學生管理部門負責組織管理,一般不占用教學計劃內的學時。確有大型社會活動需占用正常教學時間的,應由組織方將活動方案、時間、涉及班級和人數提前二天報教務處備案。
以上指導性意見,自2012級各專業起執行。